当前位置: 首页 > 研究生工作 > 读书论坛 > 正文

优秀读书报告——《运动改造大脑》(陈靖瑞)

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07-03 15:35 浏览人次:

书名:《运动改造大脑》

作者:[美] 约翰•瑞迪(John Ratey)/ 埃里克•哈格曼(Eric Hagerman)

译者:浦溶

出版社: 浙江人民出版社

运动改造大脑,我辈改造运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——读《运动改造大脑》有感

近年来,人们对于事与愿违,压力焦虑,抑郁缠身,记忆衰退、无法专注,已屡见不鲜!哈佛医学院教授瑞迪所著的《运动改造大脑》,是对大脑革命性的研究,透过美国高中的体育改革计划、真实的案例与亲身经历,以及上百项科学研究证实,运动不只能健身、锻炼肌肉,还能锻炼大脑,改造心智与智商,运动能刺激脑干,提供能量、热情和动机,还能调节脑内神经递质,改变既定的自我概念,稳定情绪,增进学习力。作者指出:别再久坐、抑郁、碎碎念、想不停,身体只要动起来,就能增长脑细胞、避开消极中枢,重新开拓新回路,排除诸如焦虑、抑郁、成瘾等困扰。

本书为智慧点心坊108本英文经典心灵书籍读书笔记的第11本,属于积极心理学、哈佛幸福课系列,受到美国运动医学会、美国医学会、美国卫生部鼎力推荐。书中介绍了除我们传统认为的运动能强身健体、锻炼肌肉之外,着重论述的是它对于我们的认知、心智方面的贡献,其数据翔实,资料丰富,让人不得不信服。这才发现,我们在与压力、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抗争的时候,还有这么一个低成本、易实行的方法,长久以来被我们所忽视。

“我想强化一种理念:运动可以对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。运动可说是我们所能有的治疗多数精神疾病的最佳处方之一。”作者如是写道。理论方面,作者给出了确凿的证据,证明大脑是可以不断扩大容量,不断发生改变的。而促成这一切的成本居然低到你无法想像,只需运动和学习就能办到。这是符合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的。人类历史的发展,就是一个脑容量不断扩大的过程。这取决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,跳跃、攀爬、奔跑,运动量不断增加,学习力不断强大。人天生就是在不断运动的啊通过不断地运动、不断地学习来促进大脑不断地发育,情绪更加成熟。人们常说运动员四肢发达,头脑简单。这完全是一种误解。运动员所做的运动技术、协调表现,无不需要大脑的聪明和认知的密切配合。运动的人,头脑可不简单,智商和情商都低不了。实践方面,作者以有氧运动、复杂技术动作运动、力量训练为核心,给出了塑造大脑的运动计划,同时也明确指出了运动,包括一些健康饮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。

对大众来说,运动有利健康,这个观念可谓深入人心,但现实生活中,很少有人会坚持锻炼身体。学生会说功好很重,忙着念书,等考完试再锻炼吧;上班族会说工作量压力好大,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锻炼;情绪不好的人会说,我郁闷、焦虑或是烦躁着呢,等我心情好了,再去锻炼。实际上,这些时刻却是运动最能发挥功效的时候。在现代文化中,身体与心理常被分开来,比如身体的毛病看西医,而心理的问题则去看精神科医生或是心理咨询师。这种理念也对当代的中国有深远的影响。一直到最近几十年身心联结才越来越受到西方主流社会的重视。身体和心理被证实是可以互相影响的,这本书着重于讲述身体对于心理的影响。其实这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运动能使我们的大脑处于最佳的状态,从而让我们更聪明,更快乐。书的副标题是:“革命性的运动大脑新科学(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Brain)”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它真的是革命性的新观念。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,在我们目前的文化中,一提到运动,很多人第一个念头就是“减肥”,这本书让人们可以知道其实锻炼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了瘦身,它可以让我们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提升。

可是明明知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,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养成运动习惯,不热爱甚至抵触运动?
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答案会追溯到读书期间。义务教育期间,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、对体育课认识不深,没有在体育课上学习到终生运动技能,培养起终生运动习惯,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离开学校之后就不主动参与体育活动。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,最直观的便是高水平运动员在各项赛事中多夺得头筹,在奥赛金牌榜上显赫的五星红旗,然而大众在欣赏体育竞赛的同时,大众体育、学校体育有没有随之进一步发展呢?
《运动改造大脑》一书中指出一直被大家当作理想社会的美国,在其中小学教育中,体育课也是遭到很多冷遇,以至于有的学校体育课时不断被压缩。不过该书作者之的约翰•瑞迪发现了芝加哥内珀维尔中央高中的一个被称为“零点体育课”的计划,每天早上第一堂文化课之前,学生们要么跑上1600米,要么骑自行车,甚至可以攀岩,这些运动项目让学生们喜欢上了体育课。  “零点体育课”不仅让内珀维尔203学区的1.9万名学生称了全美国最健康的学生,也是他们成了最聪明的学生。在哈佛大学临床副教授约翰•瑞恩的研究显示:运动给身体提供了某些独一无二的刺激,而这种刺激为大脑创建了一种环境,这种环境是大脑能够做好准备、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。

除了书籍内容本身,我还意识到了学科融合的重要性,不仅是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我们需要培养多学科思维、需要有学科融合意识,从多学科视角看问题,更是自身切实体会到多学科知识的重要性。心理学,能够更好地揭示体育学中的行为、状态等问题,是我们在研究问题时,不容忽视的一点。在后续学习过程中,更要乐于探索心理学与体育的融合与应用,加深学科融合的思想,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。
“生命在于运动”这话早已经成了真理。不过我更关心的是,怎样才能让大家喜欢上运动?只有喜欢上了运动,我们才能进入到“改造大脑,改造精神和意志”的正循环中。最近几年,国内的跑步运动发展很快,很多多年来从不运动的中年人突然喜欢上了跑步,其中很多人已经开始参加马拉松赛事。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喜欢上了跑步呢?也许是为了减肥,也许是因为周围有朋友在跑步,无论如何,这个年龄的人已经不再追求能跑多快,而是希望能够跑的快乐,跑的健康和长久。对这些人来说,跑步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
“零点体育课”这个项目中,体育老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们选择他们喜欢的运动类型,“尽全力跑比跑得快更重要”是这些老师的信条之一。恰恰是这样一种宽容自由的氛围,让学生们开始喜欢体育课,能够在整个中学期间沉浸其中,进而形成了影响这些孩子们一生的生活习惯。
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了,我国“双减“政策的推行,要求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补习负担,这一政策提出的背景,与我国学生体质监测报告反应出的问题,与近来青少年出现的心理压力、焦虑程度,抑郁、自杀等问题,存在内在联系。在双减政策之下,对体育,尤其是学校体育进行改造,以优质的体育课程、多样化的省心延时服务,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,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、心理健康,作出卓越贡献。

书中所倡导的“零点体育课”,与我国双减政策下的体育课程改革,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。如充分以学生为主体,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;同时,也是课程模式的转变,以一种轻松、愉悦,以兴趣为导向的课堂氛围,引导学生喜欢上体育课,在掌握必备的规定动作之外,还能自主选择学习到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体育技能,培养其终身体育习惯,形成终身体育意识。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引领,是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,只有做好了运动改造、用运动改造学生的身心,才能更好地向竞技体育输送人才,引领大众体育高质量发展。

我们作为新普京集团娱乐网址官网的研究生,是未来从事体育学科教学、科研工作的新鲜血液,明晰了体育与身体健康,与心理健康,体育与大脑改造,乃至体育与国民体质,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后,更要意识到,我们正是改造运动,改革体育的新力量,运动改造在我辈!体育革新在我辈!体育强国在我辈!